漯河王科翰:匠心守藝 傳承棕編

幾片棕櫚葉在手中經(jīng)過穿插、折壓、編扣、打結(jié)……一只活靈活現(xiàn)的“蜻蜓”便展現(xiàn)眼前。9月20日,在萬達廣場負一樓電梯口,20歲的王科翰向大家展示他的棕編技藝。
初見這個身材魁梧的年輕人,很難想象那些精巧逼真的棕編是出自他手。只見他手拿棕櫚葉,折、拉、疊、剪、插……蚱蜢、蜻蜓、蟬、松鶴、老虎、龍、螃蟹等神態(tài)迥異、栩栩如生的棕編昆蟲和動物便出現(xiàn)了,沒多久,便組成了一個小型的動物世界。
棕編是以棕櫚葉片為原料的手工編織技藝,舊時的蓑衣、草鞋都少不了它的身影。由于它曾兼具實用與審美,被譽為“指尖非遺”。如今,棕櫚葉在一折一疊、一彎一繞之間化作千姿百態(tài)的藝術(shù)品,棕編也由此成為一門獨特而鮮活的藝術(shù)?!白鼐幍膬r值不在于原料本身,而在于巧妙地利用原材料的天然色澤及質(zhì)感,通過撕、拉、繞、穿、疊、剪等方法進行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,作品題材多以十二生肖及昆蟲為主。”王科翰說,棕編作品有兩種,一種是用新鮮棕櫚葉編成的,色澤雖鮮亮,但不能長期保存;另一種是采用經(jīng)過蒸煮后晾干的棕櫚葉編成,技藝更復雜,可長久保存。
“學棕編主要受我父親的影響?!蓖蹩坪舱f,他的父親王云峰是棕編區(qū)級非遺傳承人。在他的印象中,父親的動手能力很強,孩子玩過的小玩具,他都能照樣做出來。他的父親先是做手工編織氣球,后又跟隨老師學習棕編技藝,編織的作品細致精巧、惟妙惟肖,深受大家喜愛。王科翰和妹妹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手工編織氣球和棕編?!拔覀冸m然學會了編織的技巧,但是想讓編織的作品形態(tài)逼真,還要自己領(lǐng)悟和掌握鳥獸魚蟲的形象、神態(tài)等?!蓖蹩坪舱f,為此,他經(jīng)常到動物園觀察動物,或通過電腦、手機搜索各種動物的圖片,再仔細琢磨。
“棕編作品的顏色單一,我父親就考慮能否用彩帶代替棕櫚樹葉。后來,父親發(fā)現(xiàn)用彩帶編織出來的作品比棕編更為精致?!痹谕蹩坪部磥?,彩帶編織出來的作品雖然好看,但制作流程卻費時費力。
“我和妹妹都很感激父親對我們的嚴格要求。他常說,既然入了這一行,就要對得起自己的作品。作品成型后得先自己把關(guān),覺得不夠好就要重新構(gòu)思,拆掉重來?!蓖蹩坪舱f,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,他逐漸愛上了這門手藝。今年大學畢業(yè)后,他毅然接手了父親的攤位。
談及未來,王科翰坦言,他想把這門手藝做精做細,將其傳承下去,并讓更多的人了解棕編、愛上棕編。
在外地的王云峰接受電話采訪時說,王科翰從7歲開始學習棕編,經(jīng)過多年的用心學習,在實踐中研究出一些新的編法,讓傳統(tǒng)的棕編作品更加生動形象?!胺沁z的美就美在傳承。接力棒交到科翰的手上,我非常放心?!蓖踉品逭f。
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 震
校對 張偉偉
統(tǒng)籌 李 鑫
審核 譚藝君